×
  • 登录

注册账号 |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登录
欧洲第一大农业机械制造商:年收入1795亿元深耕中国109载

  欧洲第一大农业机械制造商:年收入1795亿元深耕中国109载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粮食需求不断上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装备,在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预计到2025年,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容至19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

  目前行业已形成国际巨头规模化竞争和中小企业细分市场竞争并存的局面,欧美的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赛迈道依茨法尔、科乐收(CLAAS),日本的久保田、洋马。印度的马恒达等国际农业机械巨头,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CNH Industrial)是欧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农机巨头(仅次于约翰·迪尔),深耕农机领域已有180余年,推出了纽荷兰T4电动拖拉机、纽荷兰T7液化天然气拖拉机等20多项世界首创产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牧草机械销量位居世界前列,业务遍及约200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集团实现收入246.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5亿元),净利润2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16.9%,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四分之三收入来自农业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吊车等工程机械都是从拖拉机演变而来的,靠农业机械起家的卡特彼勒、约翰迪尔,如今是全球第一、第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商。

  去年,建筑和工程机械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0.1%至39.32亿美元,调整后EBIT同比增长91.9%至2.38亿美元;调整后EBIT利润率6.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是欧洲第六大工程机械制造商,排在2024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第18位。

  深究起来,凯斯纽荷兰与约翰·迪尔、爱科、赛迈道依茨法尔等同行一样,都是通过数十次的并购重组而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艾布拉姆·M·齐默曼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纽荷兰开设了一家设备维修店。为了扩大业务,他开始销售给动物饲料机等农业机械提供动力的固定式发动机,后来他发现这些元件经常会在冬季严酷的环境中结冰,于是设计开发了防冻发动机。

  上世纪40年代,纽荷兰(New Holland)推出首台自动捆结式捡拾压捆机。1947年被斯佩里收购后,凭借新推出的Haybine割草压扁机进一步巩固其在牧草收割领域的领先地位。1964年,斯佩里又将开发出欧洲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克雷斯(Claeys)收入囊中。

  不过到了80年代中期,斯佩里决定退出农业设备业务。福特公司选择接手AG真人,组建成立了福特纽荷兰。福特不仅是“汽车大王”,早在1917年就制造出第一台福特森拖拉机Model F,后续又开发了Dexta、Major等拖拉机品牌。通过此次收购,他们从单一的拖拉机制造商扩张成为拥有完整收割机械产品线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收购了福特农业和建筑装备。这家汽车巨头在1918年便制造出第一台拖拉机——20马力汽油发动机的702型拖拉机,后来专门成立农业机械部门Fiat Trattori(后与自家的工程机械公司FiatAllis合并成为Fiat Geotech)。

  1999年11月,菲亚特拿下了美国凯斯公司(先后兼并美国万国公司农业装备部门、美国斯泰格尔公司、奥地利斯太尔农业机械公司),并在荷兰注册成立凯斯纽荷兰,全球第二大农业装备制造商由此诞生。2022年,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实现分拆(剥离了商用车和动力总成部门的“道路”业务,依维柯IVECO),成为一家纯粹的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公司,旗下拥有10个品牌、38座工厂、30个研发中心、超过37700名员工。

  凯斯纽荷兰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09年前。1915年,万国农具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五台拖拉机,这是我国最早引进拖拉机的记录。往后发展又创造多项外企第一,例如第一个向中国国营农场提供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第一个建立大马力拖拉机合资企业等。

  目前,该集团在国内推广的农业机械品牌主要有两个:偏大马力的凯斯(CASE)和偏性价比的纽荷兰(NEW HOLLAND)。各业务板块均已在中国运营,并建立了3家制造厂和2个研发中心。其中,总投资3.15亿美元、2014年建成投产的哈尔滨研发制造基地,是其在中国最重要的农业机械制造中心,也是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基地,生产的全系列农机产品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配套割台、打捆机和牧草青贮机械等,覆盖玉米、小麦、大豆和牧草生产的全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