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官网涨价的挖掘机:驶进开工季短时间内挖掘机集体涨价的现象,在市场上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但这个四月,却意外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涨价月:4月11日,三一重工宣布对其小型挖掘机提价10%、中大型挖掘机挖提价5%。此前一日,徐工集团挖掘机械事业部发布通知称,由于全球疫情的负面影响,各项成本费用增长明显,因而选择对小型挖掘机价格上调10%,中大型挖掘机价格上调5%,除三一和徐工外,柳工和山河智能在近日也宣布对其挖掘机均提价5-10%。
事实上,不仅国产品牌,甚至多年来混战在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也开始或是计划加入涨价的阵营AG真人国际官网,涨价之余,主流挖掘机品牌已经出现“脱销”。
泵车、汽车起重机、装载机等机械也紧跟着挖掘机的步伐,进入了涨价的行列。在十数天之内,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涨价通知密集发布。
4月15日,三一重工董事、三一重机董事长俞宏福就“涨价”一事向经济观察报回应:“一是基于市场的情况,另外是全球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比较紧张,导致综合成本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综合考虑,三一率先提出价格的调整。”。按照俞宏福介绍,三一重工3月份的销量已创历史新高。
柳工董秘办则在4月16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提价一方面是基于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参考行业的价格策略。
中联重科则在4月15日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经济观察报称:“疫情期间,核心供应件紧张,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且施工期压缩,设备需求大增”,该公司同时强调,涨价系“各主机厂家在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正常市场行为。”
所有的企业几乎都异口同声:市场很火热,需求太好了,事实上,也只有旺盛的下游需求,密集开工的工程项目,才能带来脱销和涨价。“需求”,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迟到却没有缺席,它以让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在此时隆重登场。
根据经济观察报对上述业内企业和分析人士的采访,疫情使得国内厂商的生产在今年早些时候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后期海外疫情则导致工程机械的供应链偏紧,与此同时,下游市场在进入3月后突然放大。
由这个迟到的开工季开始,挖掘机正式驶进2020年。对一众制造商来说,十年前创造的辉煌,将可能再度归来。
作为国内销售量第一的三一重工,刚刚度过了一个“盆满钵满”的3月。三一重工在4月15日向经济观察报介绍,2020年3月份三一的挖掘机增长接近16%。这其中。市场占比最高的小挖是5-6吨级,同比增长最快的也是小挖为主。此外,中挖20吨级和大挖40吨级都有非常好的增长。
这其中,小型挖掘机由于灵活轻便加上价格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房地产、农业、农村建房修路甚至是工业生产活动中;中型挖掘机则应用于相对较大的各类工程中;大型挖掘机普遍应用于矿山。
“我们的复工复产做得非常积极。我们三月份已经超过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我们的市场销售也创了历史新高。”对此俞宏福说。
因与基建、房地产等活动息息相关,挖掘机被誉为观察宏观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尤其是观察基建、房地产建设的一个有效维度。业内人士在4月16日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认为,挖掘机涨价的背后,说明土石方工程在进入3、4月份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爆发阶段。
事实上,挖掘机火爆到什么程度?挖掘机“缺货”了。“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三一的挖掘机目前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对客户端的缺货,公司正在积极努力应对。”俞宏福表示。
4月16日,柳工机械董秘办负责人也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挖掘机的销售的确处于十分火爆的局面,用“供不应求”来形容并不为过。
数天前,这家总部位于广西柳州的工程机械企业相继对其挖掘机和装载机产品进行了涨价。柳工机械董秘办表示,提价一方面是基于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参考行业的价格策略。柳工董秘办同时提到,下游需求的强劲,是行业普遍涨价不可忽视的因素。
根据三一重工利用大数据编制的“挖掘机指数”(该指数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国基建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实时指数),三一的挖掘机活动在3月份达到了历史的同期的平均水平,俞宏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值。特别3月份下半月开始,三一挖掘机的数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最高月份的水平。
三一方面介绍,根据挖掘机指数情况看,全国基建情况从3月20日始已恢复至去年的平均水平,最近3天更有超越去年的态势。目前全国开工率最好的省份是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和四川。其中,受到江浙沪的工业产业转移和一些惠民基建(如高铁项目)影响,安徽,江西和河南的开工率都超过了65%。随着疫情减缓,湖北各市正在快速恢复基建动作,3月30日起开工率快速上升,到4月9日已升至58%。
三一挖掘机销售旺季一般集中在三、四、五三个月。三一方面预计,乐观估计2020年挖掘机市场容量可能会实现同比增长5-10个百分点。
事实上,挖掘机销售确实已经在3月份井喷。目前,部分工程机械厂家给经济观察网的反馈表示,挖掘机的销售几乎可以用“供不应求”来形容,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制造商在前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最重要的原因是下游施工的需求在进入3月份后爆发式增长。
今年前两月,由于疫情影响,国内挖掘机销量锐减,销量累计为1.92万台,同比下降37%。其中,国内销量1.47万台,同比下降46.5%。但到了3月市场突然峰回路转,当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11.6%,达4.94万台。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吕娟对此表示:“国内市场太超预期”,她甚至预计,4月可能会实现同比增长55%左右。
“我们的摊铺机(一种道路施工机械),很多人都提不到车。尤其是9米以上摊铺机销量大幅提升,一机难求。”4月15日,来自徐工道路机械业务板块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徐工是国家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该企业在4月16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复工以来,数十台徐工RP1655超级摊铺机便投入到荔玉高速、杭绍台高速、荣莱高速、大浦高速等国际重点项目施工。“今年市场启动的比较急,年前的产品库存无法满足需求。又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配套件无法到位,导致待料。加上今年公司的道路机械在智能化升级,新的配置一出,订购就来了。不过现在产能制约,没法及时交货。”上述人士称。
“这波经济刺激政策还是有效的。各地工程开工还是很及时。”该人士说,这使得不仅明星品种挖掘机脱销,甚至连道路机械的供应也要跟不上了。
道路机械目前还没涨价,上述人士预计,后续很可能也会涨价,但是不会那么快,因为”现在是抢市场的关键时刻。”而通常情况下,涨价意味着会对销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挖掘机的提价,绝对具有“底气”。“直接脱销了,这意味着,土石方工程项目的密集开工。”
根据中信建投近日的调研,目前工程机械三大类产品中,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挖机均出现部分机型缺货现象,该券商团队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产品跟进涨价,这首先源于销售的紧俏。以汽车起重机为例,“目前汽车吊头部公司日发货100台左右,远超正常日发货30多台,且超出往年旺季日发货水平。”
从四月初出现机械涨价以来,目前,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机械、汽车起重机等产品都在不同企业出现了不同的涨价幅度。
早在4月初,国内混凝土设备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就对泵车(混凝土机械设备的一种)进行了涨价。4月15日,中联重科在其业绩说明会上就此向经济观察报回应称,涨价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公司最新推出的泵车产品在技术性能优越,销售火爆;第二个因素则是疫情期间,核心供应件紧张,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且施工期压缩,设备需求大增。
中联重科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给工程机械行业和公司带来较高挑战。海外业务拓展面临不利外部环境,产业链海外核心供应商存在较大停工风险,高端汽车底盘、液压部件等后续供应紧张。
中联重科介绍,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下游基建项目开工推迟、客户采购需求延后、交通运输管制造成产品交付受限等,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提前发货工地延期开工的优质客户,整机厂商同意短期延迟起租、还款;同时,整机厂商也在积极备货,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做准备,这些因素会对一季度现金流造成一定影响。但自3月开始,随着各地疫情管制措施调整,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公司的订单和订金正逐步恢复。
当日,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会上表示,疫情对中联重科的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中联重科的产能已经全面恢复。
吕娟就“涨价”分析认为,工程机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量”一直都是第一决定因素。此次涨价,一方面,预计主机厂家和代理商盈利能力都会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因为海外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偏紧,厂家会加速国产替代。
“即使考虑海外疫情对出口市场的负面影响,我们认为2020年主机厂家‘量’和‘价’的提升都会超预期,核心零部件企业‘量’的提升会超预期,主机厂家和核心零部件企业业绩都存在上调的空间。”吕娟说。
在她看来,主机厂家涨价,浅层次看,是对短期供不应求、进口零部件趋紧的回应;深层次看,反映的是整个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主机厂家、下游代理商和终端客户)上,整机制造商的较强话语权。
疫情让人们对“涨价”两个字变得格外敏感。在餐饮界部分企业的涨价引起广泛关注之后,不为一般消费者关注的工程机械涨价了。这是为何?
看起来,涨价潮的确有从消费品扩大至生产资料的迹象,这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胀的担忧。但在此之前,经济学界人士以及券商等机构对于宏观经济普遍的预期是转向通缩,而反映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PPI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在近日的分析中即认为,未来工业品通缩将进一步加剧。目前工业企业核心的问题是库存积压和产能过剩,疫情海外扩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压力。
那么,挖掘机连同其他工程机械的涨价当作何解释?在部分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挖掘机的涨价当属于典型的“结构性”涨价。
这和CPI领域中的猪肉,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供应偏紧,而需求不减,甚至是扩大。上述人士认为,通胀要伴随着经济的启动,但疫情带来的经济的前期停摆,以及后续尚需时日的需求修复,会使得工业品整体价格下行。
因此,供需关系的紧张,尤其是需求的猛增,依然是机械涨价的最关键推动力。疫情使得前期的生产供应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开工季的真正到来,则让需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放大。
疫情影响了多数行业,但对于工程机械,却提供了一次“红利”。疫情让生产供应偏紧,疫情也给中国市场的需求拉开了巨大的口子。上述人士相信,基于结构性的短缺,如果挖掘机涨价,会促使更多的企业生产出更多的挖掘机。
涨价是短期行为吗?是否能够持续?对此,吕娟分析表示,就泵车涨价,可以判断为可持续,因为行业已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三一、中联合计市占率85%左右,两家寡头相继提价,也算是一种默契。
就挖机涨价来讲,吕娟同样判断为可持续,这是因为2019年挖机行业大部分代理商不赚钱,长期来看,代理商这样的生存状态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提价有利于挖机产业链厂家与代理商共生共荣,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是可持续行为。
再者,吕娟认为,就行业需求角度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4-12月的投资强度都会被放大,而且还会有很多工程施工跨年到2021年上半年,预计2020年3-12月工程机械需求会全面超预期。目前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挖掘机3月的销量同比增长11.59%,这已经属于“超预期”。而根据企业的销量数据,如中联重科的泵车,1-3月销量同比增长约25%,这同样属于“超预期”。无论从品牌竞争格局、产业链良性发展诉求,还是需求超预期角度,都可以判断,涨价可能不是短期行为。
不过,就涨价的持续性问题,中联重科在4月15日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终端产品价格调整是动态的、阶段性的,属于各主机厂家在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正常市场行为。”
一位来自施工一线的北京地区工程承包商在4月16日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因为疫情的耽误,2020年的工期缩短是普遍的现象。这使得,今年春末的工地更加地繁忙。
吕娟分析认为:每年春节假期,基建、地产项目的工人都要整体休息0.5个月左右,因此每年施工工期为11.5个月左右。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基本上耽误了1个月左右,实际施工工期只有10.5个月左右。疫情对施工工期的压缩,会造成今年实际的投资强度增强,拉动更多的工程机械需求,因为同样的投资额在更短的工期内会需要更多的工程机械设备配合。
对于下游主要需求之一——基建,吕娟认为,新基建是转型升级方向,传统基建是现阶段的实力担当,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将共存互补。事实上,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是交叉的,新基建目前最重要的构成——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本身就是传统基建的范畴;另一方面,新基建除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外的其他六个领域,投资主体基本为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这六个领域的投资在过往制造业与电力等行业投资中均有体现,只是预计未来新基建七大领域的投资增速会相对更快。
根据吕娟所在的券商分析团队测算,在中性假设下,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将达到 19.40万亿、同比增速6.58%。目前1-2月基建投资为8594亿、同比下降26.86%;预计3-12月基建投资18.54万亿、较2019年3-12月同比增长8.89%。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在固定资产投资一项上,一季度的降幅相较于1-2月已经出现收窄的迹象,其中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963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9.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
中联重科相关高管在4月15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展望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国内经济政策以“稳”字当头,政府重心逐渐转向“稳就业”,但也能看到,各个地方政府推出了不少重大基建投资项目,中央政府也有“适当扩大赤字率”的表述,投资托底作用有望发挥更大作用,这令人期待看到更积极的变化。
目前,中联重科对2020年工程机械行业持谨慎乐观态度,增速预计为10%左右。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新老设备更替以及环保排放升级都将推动工程机械的销售。
眼下,对于一众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稳住生产,保证供给,是打好2020年这一役的关键。毕竟,疫情给产业链带来的潜在风险还没有消除,尤其是海外核心零部件的供应。
对此,中联重科相关高管在其业绩说明会上回答经济观察报的提问时表示:“制造业产业链高度全球化,没有哪个行业或者主要企业可以独善其身。”
尽管,公司目前核心零部件库存为最近3年最好的水平,但在保障供应链上,基于过去数月海外零部件企业生产供应因疫情受到的影响,中联重科依然计划积极准备应对方案:他们计划,尽量增加海外核心零部件资源保障,同时提升自产和国产比例,寻求替代方案,做好相应的研发和工艺配套。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1260】。
大科创新闻部资深记者长期跟踪工业、信息化领域产业政策和发展动态,重点关注钢铁、能源、通信等相关产业,相关领域上市公司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等。擅长深度、人物报道。